close

 




 


 


給他魚吃,不如給他魚竿;給他魚竿,不如教他釣魚。


有了魚竿,那當他遇到大漁船的競爭時又該怎麼辦?


這就是台灣弱勢者目前所面臨的狀況,生活補助和簡單的謀生技能訓練已經不足以滿足他們生活需求。台灣正面臨產業轉型外移、高失業人口、外來勞工激增的問題,身心障礙者即使擁有基本工作能力,也常從事只能支領接近最低工資(15,840元/月)的工作,這對身心障礙者來說,無疑是另一種社會剝削。為此陽光基金會在兩年前推行「夢想起飛」實驗方案,希望讓過去總是倚賴社會扶助與就業輔導的身心障礙者,由被動化主動,逐步脫離社會救濟的扶持,走出貧窮循環。


「夢想起飛」實驗方案透過「相對提撥」的方式(註一),協助參與學員強迫存款、形成財產,還規劃「教育平台」的250小時學習課程。希望透過財產形成的歷程中,藉著課程慢慢改變學員心中的金錢認知、技術學習、支配能力,讓學員能引導決定自己的行為。所以資產累積只是促使學員能重建自信,找到未來方向的一種手段。


這群參與方案的身心障礙者,必須在庇護工場或普通職場中工作三年,每月固定存下二至四千元,同時完成250小時的成長學習課程,期間的失業與待業期還不能超過6個月。這對於學員來說並不是容易達成的條件,兩年下來,因為參與意願降低、上課時間無法配合、存款不足、生活上突發狀況等因素,人數已從一開始的60名降為40名。


 


同儕互動中,重新進入社會


 不過剩下的40名參與者也表現出驚人的毅力,他們不只存足了款項,每月可存滿四千元的人數更是逐次增加,到了今年,平均每位學員已有12萬元的存款了!這對向來僅能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學員來說,無非是極大的進步。除了有形資產,「教育平台」的課程規劃也成為後期的一大助力,有人不畏路途遙遠,每周準時從台中、新竹來台北上課;有人為了多方學習,每周除了自己主修的課程,還全程旁聽其他課程,成為時間管理的最佳良範。


還有聽語障礙的學員,雖然年近半百,但仍用心向其他學員學習電腦,一路從ㄅ、ㄆ、ㄇ開始學起,現在竟然已經可以上網瀏覽網頁了!學員們在上課期間自然建立起的深厚的同儕情感,勉勵彼此在生活與工作忙碌之餘,一定要準時參與每週課程。對他們而言,這不只是學習的機會,也可能是脫離貧困的翻身機會,自我實現的第一步。


 


夢想也許還沒起飛,但他們已經羽翼漸豐,等待出發的那天


目前計畫已執行兩年,學員之間不乏出現信心重建、習得技能等成功案例,能有目前的成績,除了「相對提撥款」是主要誘因,讓身心障礙者養成儲蓄習慣,進而養成財產;「教育平台」也讓學員發展正向思考的能力,體驗人群互動、提早適應社會,同時培養生涯規劃、理財等知識。兩方合作的結果,讓學員慢慢恢復生活與就業的能力,證明身心障礙者只要透過適當的課程訓練,在脫離基金會支持、投入社會後,一樣可以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,打造屬於自己的人生計畫。


 


 


 


註一:相對提撥是指身心障礙學員只要每月固定存2000-4000元,待其三年方案結束,基金會  則會提供其相對存款金額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陽光娃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