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《蘋果》潛望鏡專版,每周一推出希望探索社會底層、挖掘問題


「如果我沒有這張臉,你還會喜歡我嗎?」偶像歌手蔡依林,在「臉部平權」公益廣告開場白中問。一語道盡顏面損傷民眾的辛酸,希望各界拋棄「以貌取人」的錯誤價值觀。


現年53歲的惠麗,20歲時遭前夫潑酸,臉和身體嚴重灼傷、左眼失明。當年,家中有3個嗷嗷待哺的孩子,等不及傷口復元,她去塑膠廠當作業員,賣力工作;課長打算升她當領班,不料廠長竟罵:「她長那個樣子,你還敢讓她上機台?」但她沒有被打敗,繼續努力,後來還是升領班,做了18年,直到工廠到大陸設廠。「給我們這種人一個工作機會,很可能就是救了一家人。」


勞委會去年的身心障礙就業統計,顏損者退出就業市場比例高達58.6%,是一般民眾的1.6倍。失業的顏損者中,兩成是因「一般人對身心障礙者之刻板印象」找不到工作。塑膠工廠收掉後,惠麗姊年紀漸長,找工作更困難,後來和爸爸的朋友合夥開卡啦OK店。


面試改口「找到人了」
44歲的臧興國罹患口腔癌,手術挖掉所有牙齒及臉頰的肉,長相變了,連吃飯、講話都很困難,到哪裡都戴口罩。在陽光基金會社工鼓勵下,他應徵工作,前往面試前還先打電話確認有職缺;人一到現場,徵才企業立刻改口「找到人了。」就這樣一次次被打擊。


最後是從小和他一起長大的好友佘瑞庭,主動邀興國到自己的公司上班。進公司後,發現有位唇顎裂同事,也是老友老闆的支持,才得到這份工作。儘管顏面損傷原因不同,求職遭歧視的相同經驗,讓他們都格外奮力工作,回報老闆的知遇之恩。


佘瑞庭是銷售PAPERONE影印用紙的宇強國際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。他說,他知道顏面損傷、中高齡者很難找到工作,「但只要給他們機會,他們會比別人更努力、他們有很強的成就動機。」看到他們從工作中找回自信、家庭和樂,「這比賺錢的感覺更好。」


除了求職遭歧視,許多顏損者在就學、街頭,遭遇更多異樣眼光。24歲的琇雲有小臉症,她回憶小一入學時,都交不到朋友,經她主動、開朗地打開同學的朋友圈後,每逢換班或升學,同樣的情境都會重演。在街頭,琇雲和惠麗異口同聲說:「幾乎每天都會有人用異樣的眼光『瞄過來』。」


基金會倡「臉部平權」
今年初,惠麗到台北火車站2樓的美食街用餐,她坐在面對店門的位置上,服務生帶了另一組客人坐在她對面,惠麗先主動釋出善意的微笑,不料對方一看到她,竟立刻要求換位置。「這真的很傷。」惠麗說。


服務顏面損傷病友的陽光基金會主任王佩珊指出,許多顏損者因外觀無法取得工作機會或退出工作市場;「臉部平權」,就是希望各界以行動支持,建構一個對顏損者的友善社會環境,讓他們不論在校園、職場或街頭,都該享有和一般人一樣的平等對待。?記者章倩萍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陽光娃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